【一線零距離】堅守“底線”的守護者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12 來源:信息員
曾經擁有天荒地老,轉瞬間觸景傷情,淚如雨下;曾經享受云淡風輕,頃刻間魂飛魄散,徒留傷悲;
光陰似箭,漫漫人生路,有時候,有些人不需要說再見便已經離我們遠去……正如那首《祝福》:傷離別,離別雖然在眼前,說再見,再見不會太遙遠。
我有一個夢想:遵規(guī)守則,循序漸進,不離不棄,守護安全,不愿晴空霹靂驚著你的美夢。
等待,警惕地等待,聲色俱厲地等待;堅守,默默地堅守,糾繆繩違地堅守;只為你最后的平安祝福。
在公司生產一線有這樣一位平凡的安全守護者,他警鐘長鳴,規(guī)行矩止,練兵于日常,防患于未然,用雙腳丈量轄區(qū),用汗水澆灌希望,用準繩守護安康,用責任彰顯擔當,他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行業(yè),在工作中認真負責,兢兢業(yè)業(yè),他用真誠與質樸守護著一個項目安全員的初心。
他就是青海共和光熱發(fā)電工程項目安全總監(jiān)任利平,同事們口中的“老任”其實一點也不老,只是多年的野外工作經歷,讓他看上去顯老罷了。
清晨6:00,寂靜的戈壁灘上,天剛放亮,盛夏的青藏高原依然透著些許涼意,老任是項目部第一個起床的,早起已成為他的生活習慣,冷空氣讓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。一天的工作開始了,雖然昨晚已經做足了功課,但他依然不太放心,拿出自己的小本看了又看,因為今天吊裝作業(yè)新到了一個班組,雖然入場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已經做了,但是班前五分鐘他還是要親自去講一下。一杯茶和一個饅頭就是老任的早餐,不是工地食堂沒飯,而是一成不變的早餐已讓他想起來都頭疼,一喝稀飯他的胃就會反酸,這已是老毛病了。
方便他人 履職盡責
1991年參加工作,經歷28年的野外歲月沉淀,滄桑的面容下,他的內心是平靜、安寧。每當施工現場有新進場人員時,第一個接觸到的總是他,平和的面容,溫暖的微笑,是那些新進場人員的靜心劑。平易近人、幽默詼諧是大伙兒對他的第一印象,在安全培訓中,他深入淺出,通俗易懂的講解,猶如春風化雨,溫潤而澤,讓枯燥的安全教育變得充滿生趣,一種和諧悠然蕩出。在守護安全的征程中,他事無巨細,認真負責。對于很多上班族來說,周一的顏色就是黑色,對于工地的老任周一和周末沒什么兩樣。早早的,又看見他手持登記表,在核對項目上的滅火器情況,他點亮了項目營區(qū)的清晨,也守護著清晨的祥和;周五的中午,又看見他全副武裝,手持消毒設備對著垃圾堆放區(qū)域進行消毒、滅菌,一份討人嫌的工作讓他構筑成一道別樣的風景,畫面滿是溫馨,他讓大家免受病疾之苦。
盡管老任不擅長操作使用電腦,但為了不給其他同事添麻煩,項目部安全培訓記錄、檢查記錄及安全作業(yè)票等管理文件均由老任自己戴著老花鏡一筆一劃填寫。每一張文件的編寫,都是出自于一個安全總監(jiān)對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的自覺和本能,他把麻煩留給自己,把方便留給了同事。
作為一名安全工作者,安全生產是永恒的主題,是一切工作的基礎。他常說:既然領導把我放在安全管理這個崗位,就要肩負起安全監(jiān)督這個責任。保證職工生命安全,保證不出安全生產事故是我最大的心愿。查出生產中的安全隱患,狠抓工作中的“三違”現象,把安全意識灌注到每個員工的腦海里,把事故降到最低,把經濟損失降到最小程度,為公司創(chuàng)造一個和諧發(fā)展環(huán)境,這是我的責任。安全管理這個工作不能計較個人得失,不免要得罪人,但我不能因為受到一點挫折就知難而退,減弱執(zhí)法力度,要以公司的整體利益、安全生產為重。所以他在工作中經常告誡自己,要端正思想,擺正自己的位子,踏踏實實的工作,盡職盡責。
歲月留痕 堅韌樂觀
雄踞于世界屋脊東北部的三江源頭,是中華水塔,境內群山聳立,磅礴蒼茫,難以計數的湖泊散落其間,星羅棋布,中國最大的內陸湖、咸水湖——青海湖,藏語名為“措溫布”(意為“青色的海”)。美麗的詩意下是高原缺氧、強烈的紫外線照射、戈壁草原的荒涼。老任參加工作的第一站是李家峽水電站,現在是共和光熱項目,在青海他就度過了至少11年的時光,然而人的一生又有幾個11年呢?
作為一名在野外巡查的安全管理人員,長期在高海拔強紫外線地區(qū)工作生活給他身上留下了痕跡。從2018年6月起,老任患上了嚴重的日光性皮炎,起初,他的臉上不斷出現邊界清楚的紅斑,隨后肉眼可見紅斑變暗、脫屑、留有色素沉著,嚴重的時候整個人全身發(fā)熱、畏寒、惡心。醫(yī)生給的建議是避免戶外活動,減少日光暴曬。然而,看著正處于施工高峰期的共和項目,他遲疑了。
安全管理怎會因為個人身體狀況而格外開恩?日光性皮炎并沒有難住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的老任,他很快找到了一套適合自己外出檢查的“裝備”,為了遵循醫(yī)囑,避免紫外線的直射,即使在最熱的7月,他從頭到腳全副武裝,項目部的同事都笑稱他是“養(yǎng)蜂人”,每次外出檢查大家都戲稱他又去“采蜜”了。他總是透過沾滿了汗水的面罩笑答:“是采蜜,采的是安全之蜜,看誰不聽話,我就蜇誰”。
加強現場監(jiān)管,不怕得罪人,正是這種異于常人的堅韌與樂觀,支撐著他度過了共和光熱發(fā)電項目最難熬的施工高峰期。
勤能補拙 篤行堅守
青海共和光熱發(fā)電工程地處藏區(qū),作業(yè)人員構成復雜,安全素質良莠不齊,且人員流動性大,更換頻繁,這給項目部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(zhàn)和困擾。
建設初期,項目部安全教育落實情況不理想,施工現場各類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為了確保安全意識深入人心,他按照施工區(qū)域劃分,多次深入營地宿舍,不顧施工人員的冷漠與“白眼”,從施工人員自身安全出發(fā),依據工種的不同,分專業(yè)近距離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,讓施工人員認識到未有效防護、違章作業(yè)的危害,鼓勵其將崗位上發(fā)現的“三違”現象、隱患問題按照“四不放過”原則去分析,讓施工人員各抒己見,互相監(jiān)督,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。本著換位思考,推己及人,關心他人的善意,經過多次努力,終于贏得施工人員發(fā)自內心的尊從和認可。
別以為安全管理就是簡單地在現場轉轉就了事,還有大批的安全資料和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在督促著呢。平常各類檢查、教育培訓、安全防護和應急救援等尚可按部就班,最讓人棘手的是迎檢后的整改落實。作為集團示范項目,“四不兩直”的檢查要是資料不全,那可是要被處罰的。所有安全內業(yè)資料整理要求嚴格,規(guī)范真實,“安全標準化”資料最難做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不容小覷。雖說只有十幾個檔案盒的資料,可這都是平日工作的點滴積累。作為91年參加工作的老任,盡管電腦操作不是很嫻熟,但為了不給其他同事添麻煩,項目部安全培訓記錄、檢查記錄及安全作業(yè)票等文件均是他戴著老花鏡一張張用“一指禪”敲出來,每張表單一筆一劃的內容都是他監(jiān)督落實的見證。每一個文件的編寫,都是他克服不足、勤懇工作的付出,也是他堅守職責、孜孜不倦的體貼。作為一名安全管理人員要具備全面的管理知識,為了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,他不斷和同事討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,取長補短,總結不足,用知識彌補自身的缺陷,提高工作能力。工作之余,他努力學習《安全生產法》《安全技術操作規(guī)程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(guī)和規(guī)章制度,從而做到有理有據,令行禁止。把理論知識與現場實際相結合,不斷積累經驗為日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安全不是標準,安全是底線。這是他的座右銘。勤能補拙,信之愈深,行之愈篤。自參加工作以來,老任28年如一日,先后擔任11個項目的安全總監(jiān),無論工期多么緊張,他始終秉承著這一行為準則,絕不因任何原因降低對工作的要求,安全責任已深入骨髓,溶入血脈。沒有豪言壯語,有的只是質樸、真誠;沒有錚錚誓言,有的只是篤定、進??;沒有指點江山,有的只是責任、擔當。這就是任利平,一個堅守“底線”的守護者。他始終如一地踐行著一個守護者平凡而樸素的信念,這種信念處處體現著他對安全事業(yè)的赤誠堅守……
因工作踏實認真,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,任利平連續(xù)三年獲評西北水電公司安全先進個人。愛崗敬業(yè),扎根一線,干一行,愛一行,切實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為企業(yè)服務、為項目安全生產保駕護航,身上彰顯著中西北水電人艱苦奮斗、拼搏進取的精神,體現著在平凡崗位上的責任與擔當!
夜幕降臨,結束了一天的奔波,吃過熱氣騰騰的飯菜后,當其他同事都在享受片刻的閑適時,老任又開始填寫這一天的安全日志,內容包括日期、天氣、作業(yè)內容、人員機械情況、發(fā)現的安全隱患和整改情況等,他不時對照查看隨身攜帶的記事本,同時也要為明天的工作做好準備……
安全在于心細,事故出自大意。對于施工企業(yè),安全管理永遠在路上,任重道遠,前行路上,我們需要更多像老任這樣,堅守“底線”的守護者!